根據國內外經驗,藝術品市場存在著周期性,大約一個周期為7-10年。據此分析,2009-2011年為中國藝術市場的第三個高潮期,2012年為中國藝術市場的一次拐點。2017年距離藝術品市場反彈周期不足兩年,加之近幾年,中國企業家收藏家蜂擁藝術品買家市場,我們或將有機會迎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第四個高潮期。隨著近年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火爆,市場中富豪收藏家的身影越來越多,來自金融、房地產、奢侈品行業的實力買家不斷涌入。
一、實力買家不斷涌入,藝術品市場迎來新高潮!
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董事長王中軍最愛油畫、雕塑和古董。2014年11月4日晚,王中軍在紐約富蘇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的晚間拍賣會上,以5500萬美元成功競拍到后印象派代表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生前最后一幅油畫作《靜物,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算上傭金,拍價總計6176.5萬美元,合計人民幣約3.77億元。 1963年出生于上海的劉益謙,目前為新理益集團董事長。 有超過10年投資藝術品經驗的劉益謙,是大陸名列前茅的藝術品超級買家。2014年4月8日中午,香港蘇富比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春拍上拍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在經過八口競價后以2.8124億港元成交。王健林當年對藝術品的喜愛,甚至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以至于他曾半開玩笑地說,之所以會放棄部隊和政府里的大好機會及穩定前程,而選擇冒險下海去做房地產,原因就是因為要有錢才能搞收藏,才能買得起他愛的那些書畫。
二、國家政策持續利好,藝術品收藏市場的“東風”來了!
2016年初,文化部發布了新修訂《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于2016年3月15日起施行,并將“美術品”改為“藝術品”,對藝術品市場實行全方位內容監管,將網絡藝術品、投融資標的物藝術品、鑒定評估等納入監管范圍。
2017年2月,國家文物局正式發布實施《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多措并舉讓文物活起來,其中,“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提升社會文物管理服務水平”一項內容引人關注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認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已經引起重視,當前最迫切的是要由主要歸口部門來進行操作,形成一個真正的偉大工程。這一系列“紅利”政策,無一不預示著我國藝術品收藏市場的“東風”已經到了。
三、藝術行業發展前景好
2016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的銷售額達到了450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了近1.7%。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更多百萬富翁和億萬富翁的出現,未來幾年中國市場將成為推動其藝術品銷售額增長的主要發動機。
四、社會發經濟展的必然
據了解,歐美發達國家投資客在自身的財產投資組合中,對文化藝術品投資占整個投資20%,而中國的國內一線城市目前僅為5%。業內人士分析,中國藝術品市場潛在的需求是6萬多億元,而目前的規模只有幾千億元。隨著我國中產階層的壯大,對精神文明的需求更加迫切,這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從投資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轉化,藝術品消費將繼續增長。
五、藝術品投資回報率高
在國際資本市場,藝術品早已是必備的投資標的,它是全球三大投資項目中繼股票、房地產之后的“第三極財富”,屬于高附加值資產,其回報率已遠遠超過了股票和房地產。
意大利收藏家貝利尼曾說過:“世界上只有藝術品是最有價值的,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而藝術品的增值率是95%。就像在二戰期間,德國人利用戰爭,拿走了大部分的藝術品,因為他們懂得,藝術品是無價之寶?!比绱梭@人的高回報率也是吸引大量資本進入的重要原因。
隨著中國負利率時代的到來,尋找對抗貨幣貶值的投資品種,正成為公眾熱心的話題,藝術品正成為繼股票、房地產之后人們傾心的投資避險工具,藝術品投資是當今投資領域的最后一座金山。
工作時間: 8:45-17:30